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连续十二年,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以满腔热情,点亮近5000名儿童的人生梦想,用知识和爱心,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连续十二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支教。他们以青春和梦想,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健康成长,不断努力和付出着。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他们用十二年的坚守,展现了对支教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深情厚爱。
2024年暑假,共青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项目——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开启了第12年的支教活动, 36名支教团成员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新房乡开展支教实践活动。
心怀信念,整装重新出发
7月12日,种子支教团开展暑期支教出征仪式,种子支教团指导老师出席出征仪式,并对支教成员深切寄语。……
从海滨到高山,种子支教团成员满怀着支教初心与热情,经过4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中心小学、新房乡中心小学。
经过简单休整后,种子支教团成员进行支教前的最后一次试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支教工作中。
专业引领,创新教学内容
结合往年支教经验,种子支教团在传统支教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龄阶段儿童学习特点,专门打造一套独有课程,覆盖科学、历史、地理多领域知识,讲求发散思维。涵盖了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前沿科学知识课程,拓宽了当地学生的视野,又对诸如光学、电学等趣味科学实验进行讲解,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同时,社会实践团队社会创新模式,深入当地,细致调研,根据孩子们的课堂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巧妙融合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素质拓展,推动全面发展
种子支教团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德育,引导孩子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支教团成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课程,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志愿者们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了我们学生的潜能,期待与志愿者团队的进一步合作。”左鸠戛乡中心小学的老师说道。
理想引航,坚定学生信念
此外,种子支教团始终关注红色教育对山区儿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打造红色品牌课程,为支教点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课程和活动。“人人那个都说欸,沂蒙山好……”,种子支教团的成员在课堂上唱响《沂蒙山小调》,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党的光辉历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开展家访,搭建暖心桥梁
为更加全面了解贵州当地教育现状及学生家庭教育实际,种子支教团成员深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学生当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助于支教团后续各项工作针对性开展。“没想到支教团的老师们这么有耐心,给孩子带来了一个充实的暑假,非常感谢他们!”学生家长说道。
谆谆嘱托,不忘支教初心
7月31日,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陶相宁、纳雍县统战部部长李劲全一行莅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中心小学,与种子支教团成员进行调研和交流。陶相宁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教育意义。他嘱托支教队的队员们要“抱着一颗奉献的心,把支教当成一种历练,不枉此行,启发学生,在他们心里面播下一颗种子”。
第十二期的支教之旅结束了,但热爱永远在路上。未来,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将继续秉持“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努力提升自我,持续做好对口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担当,把基层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社会和国家的沃土,在志愿服务中挺膺担当,在团结奋斗中不负韶华。